内蒙古金融扶贫激活内生动力

内蒙古贫困人口大多集中在生态环境恶劣、自然资源贫乏的偏远地方。群众收入不稳定,因灾因病返贫现象多有发生。全区现有80.3万贫困人口,需要发展产业摆脱贫困的占一半以上。然而长期存在的担保难、贷款难等问题,成了农牧民产业脱贫的拦路虎。

2013年底,内蒙古部署开展“金融扶贫富民工程”,以“政府增信”为杠杆,引入市场机制,放大银行信贷规模,支持57个贫困旗县有生产经营能力的农牧户、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和扶贫龙头企业,重点扶持乳、肉、绒、饲草、旅游等十大扶贫产业,以及能够安置大量贫困农牧民就业的其他劳动密集型产业,“激活贫困地区内生动力,彻底拔掉穷根”。

“所谓‘政府增信’,是指政府通过政策性担保公司、风险补偿基金、保险公司和财政直补资金担保等方式,为商业银行向特定对象发放贷款提供担保或风险补偿,从而增加信用。”自治区扶贫办主任刘忠诚介绍,2013年至2017年,自治区政府每年为57个贫困旗县投入财政扶贫资金4.75亿元,专户存入合作银行,用于对“金融扶贫富民工程”贷款的风险补偿。2015年,全区新增金融扶贫贷款108.8亿元;今年上半年新增67亿元。

“金融扶贫富民工程”既建立起风险补偿机制,有效防范合作商业银行的运营风险,又通过财政贴息等措施,帮助农牧民有效降低贷款成本。2013年至2017年,自治区政府每年为57个贫困旗县投入财政扶贫资金4.75亿元,专户存入合作银行,用于对金融扶贫富民贷款的风险补偿。

今年,作为“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合作银行的中国农业银行内蒙古分行,在前期保持该项工程贷款利率低于农牧区同业小额贷款平均利率基础上,将面向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专项贷款年利率降至5%,与财政贴息的利率保持一致,使贫困户不再承担贷款利息。迄今,内蒙古参与金融扶贫富民工程的机构已扩至9家,服务覆盖自治区内81个农牧业旗县,全区30多万贫困农牧民受益于金融扶贫,走在精准脱贫路上。

管理员